再觀《你的名字》:時間 x 生死 x 絆

前言

  《你的名字》,在我心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。

  一年多前,曾寫下這樣的文字勉勵自己 — 「現在回頭來看,相較其他作品,《你的名字》以及其他神作最大的功勳,是讓人有了讓自己變得更好、更成熟的念頭。」

  如若將時序推至更早,還能看到國中時初嘗影評人滋味的稚嫩筆法,此時讀來不禁莞爾。總之,從16年首刷完那時開始,便一直有個過分浪漫的想法縈繞在我心頭:或許,天底下最單純的美好,莫過於為了「終將相逢之人」,而努力提升自己的水平吧。

  然而,四年過去,那個不爭氣的自己仍在原地踏步。

  先來談談這部作品在敘述什麼。《你的名字》描寫了來自不同環境的一對少男少女在無意間交換靈魂,進而成為彼此心中最特別存在的故事。乍看並不新穎,但在中段一個出乎意料的轉折後,故事便有了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厚度。當一部日式小清新的純愛動畫願意將格局提升,往往就會有不錯的成果。而本作更是同時匯集了時間、生死,以及最重要的「絆」這三大要素。也因此使得其他定位相近的作品難以超越。

時間

  首先,探討時間的傑出作品實在太多。譬如在日本電視動畫史上獲獎最多的《魔法少女小圓》,亦或於歐美國家獲得極高評價的《命運石之門》,皆不約而同地藉由「時間」描述了一段飽含情感、精彩絕倫的旅程。時間會成為常見主題的濫觴,來自於其不間斷和不可逆性。它就像遇到bug仍必須運行的永動程式。這讓人們認定,時間就是造就遺憾和悔恨的罪魁禍首。

  當你以為導演新海誠只會依循交換身體的迴圈套路,你就能明白《你的名字》之所以能名留青史的原因。男女主角瀧和三葉相差三歲卻依然心有靈犀的設定,令這份超越時間的情感可說是昇華到了雋永的地步。

生死

  是什麼讓時間成為千夫所指?絕對是天人永隔的痛苦。貫穿本片的迪亞馬特慧星不只是為了讓新海誠發揮作畫實力而已,更是為了牽動觀眾的情緒,同時將瀧的悲傷在圖書館一幕後堆疊至最高。

  有趣的是,觀眾並無法事先預期到三葉早已逝去這點,也因此更能夠感同身受。必須承認這樣的編劇和行銷手法相當高明。

  絆,是《你的名字》中最重要的母題。它可以是三葉和瀧對彼此的牽絆,也可以是象徵糸守的組紐;可以說是某個名字之於某人的重要性,更可以說是兩個人命中注定的緣份。「絆」成功地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具象化,精準地反映出人活在這個世上最珍貴、也暫時還不會被AI人工智慧所取代的東西 — 那份埋藏在我們心中,義無反顧、不計得失的感情。

  要是沒有和他人建立起「絆」的話,遭逢世界線收束(註1)的個體,就會被抹煞掉存在痕跡和生存意義了吧。作為本片最出彩之處,絆當之無愧。

結語

  四年過去,責任重了許多,也發現自己格外忌妒孩子無憂無慮的臉龐。

  我想不只是我,每個到了同樣年齡的人應該都對未來有些惶恐不安吧。

  還好,在這個年代,有這樣一部足以帶給年輕人勇氣去追尋、去珍惜的作品存在。是《你的名字》,讓我嚮往成為一個真正有肩膀的人。雖說現如今和以往的生活方式仍沒有什麼太大改變,我也依舊還是個不夠成熟的毛頭小子 — 然而,就為了那個不知是否存在的「終將相逢之人」,或將標準拉低,為了身邊的重要之人也好,我又有什麼理由可以輕言放棄呢?

  身為未來可能的傳播工作者,我希望自己也能打造出這般感動人心的故事。因為我們的職責,可是要藉由傳播藝術來改變別人的一生。

  最後,我想引用一段很美的話為自己這次的觀後感作結。

  「《銀河系漫遊指南》裡說宇宙的終極答案是42,我一直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。直到有人告訴我靈魂的重量是21g,我才知道原來宇宙的終極答案就是 — 我遇見你。」

註1:

源自《命運石之門》設定,又被稱作「世界力修正」。在相同世界線收束範圍內,即使某些現象存在細微的差異,其結果也必定會收束成無法逃避的命運。例如:在瀧得知糸守早在三年就已毀滅的事實後,手機日記便因為不符合邏輯而被修正成不曾存在的空白。

參考資料:

1.Anime哲理名言錄

2. [討論] 《你的名字。》的隱喻與象徵(文長雷多)

3.世界線收束範圍 — 萌娘百科 萬物皆可萌的百科全書

發表留言